在张江科学城,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行长袁伟勇,正将“金融工程师”的角色变为现实。他打破传统信贷将“厂房砖头”作为抵押物的逻辑,主导落地全国首单临床管线数据质押贷款,将无形资产变为融资凭证。他更构建“热带雨林”式服务生态,带领团队深耕产业,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科创企业成长路上懂技术、共风险的战略伙伴。请听报道。
在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行长袁伟勇的办公室与业务团队的工位紧密相连,门总是敞开着。这位从浦发“学生兵”成长起来的行长,其日常工作核心不只是传统的审阅报表,而是带头钻研半导体、AI大模型和生物医药等行业趋势。
【从金融服务者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要去挖掘出来那些真正的有实干精神、有独创精神、有技术领先力的核心企业,然后给予他们金融支持。】
袁伟勇的“工程师”思维,最直接地体现在产品创新上。当生物医药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而融资受阻时,他主导落地了全国首单“临床管线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将无形的研发数据变为融资凭证。回忆起这笔贷款,极目生物创始人胡海迪的声音中仍带着一丝兴奋。
【胡海迪: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提供的这个方案“浦研贷”是一种可以把一些无形的数据变成了真金白银的一个解决方法。他们看中了我们整体的一些最有利的东西:庞大的数据、我们的人才、产品的市场潜力。有了这笔资金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有信心去发展我们整体的产品管线。】
这意味着,银行的风控逻辑从依赖过去的历史数据,转向了评估企业未来的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2024年6月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推动成立“袁伟勇科创金融工作室”,每周四开展“科技讲堂”‘头脑风暴日’,要求团队成员深入细分赛道,成为“半个行业专家”。对此,团队成员、副行长张游深有感触。
【张游:其实里面有个很难的难题是怎么样把金融和科技企业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行业要有更多的理解,袁行长在行业理念和深度方面非常厉害的,这就使得我们能跟不管是半导体企业,还是生物医药企业,还是人工智能企业有更多行业交流,这跟我们原来的金融交流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更快走进客户,更快理解客户,结合专业金融知识和能力去服务好客户。】
除了单一贷款,袁伟勇更致力于构建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他将客群精准分为“灌木”、“苗木”、“乔木”,提供全生命周期差异化服务,并与产业龙头、高校共建5家联合实验室,将银行从资金提供方变为资源连接枢纽。袁伟勇认为,银行的优势就是在于链接。
【袁伟勇:科技企业对银行的诉求除了信贷资金之外,其实银行还有很多别的能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会给企业去介绍上下游的订单,比如说在不同的成长周期当中,我们会给他引荐一些生态性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核心使命是满足科技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的核心痛点诉求。】
在张江,客户的年更新率较高,停滞就意味着落后。袁伟勇正将目光投向未来:一是利用银行信用为硬科技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脱核供应链”金融;二是大力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AI工具,将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于高价值服务。
【下一步工作室的这个方向,我认为是两个维度,第一个就是对于特别是三大先导产业的硬核科技企业的脱核供应链上面的研究探索。第二个,就是在人工智能这个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之下,怎么样把我们服务客户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平时的银行作业当中。】
从破解“数据质押”难题,到构建“热带雨林”生态,袁伟勇以“金融工程师”的实干与远见,在张江这片创新热土上重新定义着银行家的角色。他的实践印证:服务科技金融,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智慧与胆识。
以上由第一财经广播记者韩欣报道
举报 相关阅读

10'11'' 9月5日《浦科早点》
0 09-05 08:58

59'59'' 9月5日《财经早点》
0 09-05 08:58

03'40'' 急刹车!限购加码!冠军基申购限额从100万骤降1万
17 09-05 07:07

04'11'' 9月5日清晨宏观资讯
0 09-05 07:04

04'34'' 9月5日清晨国际资讯
0 09-05 07:0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